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要闻 >> 资讯正文

对贪官丑行,曝光要比捂着好

发布日期: 1970-01-01  //www.110.com  

    对群众反映的腐败问题,不能捂着不查,甚至压着不让查;对已经立案查处甚至审判的腐败案件,也不必捂着、压着不让媒体报道。“捂着”、“压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强调宣传纪律、坚持办案原则和新闻规则的前提下,对腐败案件的报道,向党报党刊和都市报、晚报、生活服务类媒体,大报和小报,本地媒体和外地媒体,公平、平等地开放或放开,用权威声音以正视听,防止恶意炒作造成负面影响

    继9月18日浙江省反腐倡廉成果展开幕后,从9月21日起,北京市也举办了反腐倡廉法制教育展。这两个反腐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将一批贪官的丑行暴露在阳光下,让参观者接受警示教育。如浙江的展览,选取了40个典型案例,涉案贪官包括湖州原市委书记徐福宁、绍兴市越城区原区委书记刘德秋等。北京的展览则选取16起重大案件,如成克杰、田凤山、刘方仁、韩桂芝、李纪周、王雪冰等等。

    一下子曝光这么多贪官的丑行,是否就意味着当前的腐败程度已到了不可收拾、令人无可奈何的地步?不是。这彰显出党和国家反腐败的坚定决心和明显成效;反映了京浙两地党政领导、执纪执法机关和宣传部门对腐败和反腐败的正确态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些地方和部门中产生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认为腐败案件曝光多了,就影响自己的政绩,影响当地干部的形象,甚至影响当地的投资环境。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怪现象:案发地主要领导、案件主办部门、宣传部门对媒体报道不开口子,党报对典型、重大腐败案件三缄其口。而一些市场化的媒体则从一些非官方渠道甚至道听途说中,获得细枝末节,便大肆炒作贪官如何挥金如土、如何包养情妇等非主流的东西(甚至有些不了解实情的媒体还为贪官鸣冤叫屈),以吸引普通读者的眼球,所谓的“大报抓导向,小报抓市场”就存在这种因素。或者,腐败案件不准当地媒体报道,而其他地方的媒体则大肆炒作。这样,便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的后果:权威的弘扬正气、宣传反腐倡廉成效的东西不见踪影,而负面的报道却铺天盖地,混淆视听,把腐败形势说得玄之又玄。

    对腐败案件的报道,不强调宣传纪律、不坚持正确导向,毫无疑问是不行的。但采用“堵”的办法,行吗?事实证明:不行!正确的办法只能是“疏”——在强调宣传纪律、坚持办案原则和新闻规则的前提下,对腐败案件的报道,向党报党刊和都市报、晚报、生活服务类媒体,大报和小报,本地媒体和外地媒体,公平、平等地开放或放开。如可以采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将一些腐败案件的办理情况向媒体公布。或者就像北京浙江那样,搞反腐倡廉成果展或法制教育展,在让党员干部参观的同时,也请媒体对公布的腐败案件进行公开、正确报道。

    采取“疏”的办法,至少有这么几个好处:一是可以将腐败案件的报道纳入正确的轨道,用权威声音以正视听,防止恶意炒作造成负面影响;二是对腐败案件的特点、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的对策进行正确深入报道,可以起到警示教育的作用,防止一些党员干部再步贪官后尘;三是可以宣传党和国家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决心、措施及成效;四是在教育干部的同时,也可以教育和鼓舞人民群众举报贪官,同腐败现象作斗争,形成反腐败合力,防止执纪执法机关单打独斗现象的出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和社会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纵观古今中外,像这样一种历史时期,出现腐败现象是不足为奇的,而且腐败还可能高发多发。所以,对腐败现象和反腐败工作,我们要有一种正确的态度,既要有防治腐败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要冷静、沉着、理性。对群众反映的腐败问题,不能捂着不查,甚至压着不让查;对已经立案查处甚至审判的腐败案件,也不必捂着、压着不让媒体报道。“捂着”、“压着”,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当然,媒体报道腐败案件,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讲究职业道德,把追求报道的社会效果放在第一位。这一点,也相当重要。

    (检察日报评论员 王治国)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1453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