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9月4日广州海关在广州白云机场成功破获首例人体藏毒入境走私案以来,就不断查获此类案件。在查获的案件中,平均每名犯罪嫌疑人藏毒一公斤,有时一天内竟查获四宗之多。
空港人体藏毒以其隐蔽性、易得手、高暴利等特点,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毒品走私入境的新形式,并且在广州等地已初步形成颇具规模的贩销网络。与此同时,国际毒情的变化导致新的毒源向我国渗透。我国空港缉毒形势正面临着严峻大考。
我国空港人体藏毒走私活动加剧
去年9月4日,两名乘坐ET606航班的尼日利亚籍男性旅客分别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过关时当事人选择无申报通道,未申报任何物品,被确定为检查重点。经CT扫描检查确定二人分别吞服一定量的丸状物,最终共查获61粒和67粒用多层塑料薄膜和锡纸包裹的橄榄状椭圆型物品,经化验确定为海洛因,分别净重920克和1001克。这是白云机场海关成功破获的首例人体体内藏毒入境走私案。
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关长毕列佳介绍说,这些毒贩携带的毒品海洛因外包装都经过机械化包装和专业化处理,外形规则呈橄榄状椭圆型,包装紧密坚硬,且耐腐蚀性非常强,能在人体内数日不会破损。并且根据不同人种的耐受力制造成每粒7克至15克不等的毒品。
与此同时,带毒人员职业化特征明显。犯罪嫌疑人主要来自非洲尼日利亚、加纳、科特迪瓦、埃塞俄比亚和中亚的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经济较落后国家的青年男子,他们体格健壮、忍耐力强,经过专业的强化训练,吞食毒品海洛因数量在61粒至110余粒不等(约700克至1500克),吞食毒品后仍然能吃、能喝、能蹦、能跳,而且可以数日不排。这些特点如按照过去查验经验很难查获。据犯罪嫌疑人交代,他们有的已多次成功地从空港口岸携带毒品入境。如9月8日抓获的加纳籍犯罪嫌疑人梅萨哈自2006年4月以来已第六次从白云机场入境。
“带毒人员乘坐的航班相对固定,并且有明显的团伙犯罪特征。”广州海关缉私局副局长张旭光分析指出,在查获的藏毒案中,涉及的国际航线主要来自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东非国家和巴基斯坦、印度、泰国等国家,集中在亚的斯亚贝巴-曼谷-广州、内罗毕-迪拜-广州、迪拜-曼谷-广州和内罗毕-金边-广州等航班。他们带毒过境时多数形单影只,行李简单,没有固定的商旅目的地。
据张旭光分析,这些毒品走私活动都属于有组织的团伙走私毒品犯罪,受多个贩毒团伙所操控。其表现为:一是相对固定的多条运毒路线;二是相同的联系方式,采用境外交货人与带货人电话约见后,在境外选点交货,入境后在机场或车站由带货人电话约见接货人,并到约定的酒店内排泄出毒品;三是基本统一的带工费。每次带工费约2000美元不等,个别为3000美元至4000美元,并在走私成功后支付;四是均由贩毒团伙提供办理机票、护照和签证等费用。
国际毒情变化致毒源向我国渗透
据统计,从去年9月4日至12月6日,在白云国际机场连续查获走私毒品入境案件39宗,缴获毒品海洛因25788克。其中仅去年9月4日至18日,在短短半个月时间内就在白云国际机场连续查获走私毒品入境案件16宗,抓获外籍犯罪嫌疑人18名,缴获海洛因毒品重达17880克,其中以人体藏毒方式走私海洛因入境的案件占13宗(有三宗为体外携毒)。在此期间,9月7日一天就查获四宗之多,并且有三宗是在同一航班查获的。目前,该类案件仍不断查获。
“人体藏毒隐蔽性高,是贩毒分子‘小批量、密集型’走私毒品入境的重要方式。”广州海关缉私局政委毕会涛分析认为:“体内藏毒检查难度大,不易被发现和查缉,还可化整为零,代替大规模的贩运。体内藏毒人员始终处于贩毒集团的最底层,失败时即成为毒贩的‘替死鬼’,大大降低走私风险。”
毕会涛同时认为,空港口岸快速、便捷,成功闯关的机率大。近年来我国西南和西北边境执法机构加大了毒品走私的打击力度,贩毒集团为逃避打击,采取了“多头入境、全线渗透”的“蚂蚁搬家”式的走私策略和方式,不断变换陆路口岸运毒路线,并利用空港口岸快速、便捷及模糊始发地等便利条件,频繁地从我国各大空港口岸走私海洛因入境,有的已得逞。
与此同时,国际毒情的变化导致新的毒源向我国渗透,这也是造成我国近期空港毒品走私活动加剧的重要因素。由于2005年以来“金三角”的罂粟种植面积减少,市场货源变紧,海洛因价格飞涨。相反,“金新月”地区(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交界处)的非法罂粟种植面积却在持续增加,2005年鸦片产量达到世界总产量的87%,成为全球最大毒源地。受巨额利润的驱使,国际贩毒集团相继开辟了多条通道,将“金新月”地区的海洛因不断向我国走私渗透。
目前毒品走私有三条通道:一是通过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陆路通道将毒品从新疆走私入境,进而向国内辐射;二是经过巴基斯坦、阿联酋等地通过国际航空线路,以人体藏毒、行李夹带等方式,从我国乌鲁木齐、北京、广州等多个空港口岸入境;三是将聚集在“金新月”的毒品转运到我国境内。据联合国有关报告称,由于非洲各国对付国际贩毒集团的能力有限,非洲特别是东非地区,正在迅速成为毒品走私的新通道,肯尼亚等国已经成为了国际毒品的重要中转站。
毕会涛等专家指出,空港口岸人体藏毒走私活动还将继续,海关监管面临严峻考验。近期查获的案件更反映出广州已初步形成人体藏毒的贩销网络,该网络由数十个贩毒小团伙组成,人数达300人之多,大部分为非洲籍黑人,参与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他们长期聚居在广州一带,专门负责通过人体藏毒从境外走私的海洛因,并向全国各地的买家供货,甚至有组织地向周边国家或地区分销。每个团伙都有各种相对固定的“客源”和销售渠道,形成了一定的供需规模。贩毒分子此次在广州受到打击和重创后,可能通过转移口岸、改变走私渠道和改进走私手法来继续从事毒品走私犯罪活动,尤其是通过人体藏毒这种比较隐蔽的方法来达到走私的目的。
为有效遏制人体藏毒走私的猖獗势头,有关专家建议,海关必须进一步强化防范和打击措施:一是全国海关要高度重视,统一行动,加大空港口岸人体藏毒走私活动的打击和防范力度;二是要认真分析国际国内的毒情变化,深入研究毒品走私的新特征、新方法和新趋势,提高应对能力;三是要继续强化海关关员的查毒方法的培训,提高现场查缉能力。
加强空中缉毒防线综合治理毒品走私
空港人体藏毒以其隐蔽性、易得手等特点成为近年来毒品走私入境的新形式,一直以来是海关监管面临的难题。广州海关于去年9月4日成功破获白云机场首例空港人体藏毒走私案,实现查验此类案件的重大突破。
虽然广州海关打击空港人体藏毒走私活动取得突破性进展,但面对新的毒品走私形势,监管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些工作中的困难也亟待解决。
——查验工作遭遇法律空白。
据广州白云机场海关旅检处处长贝红反映,由于目前现场查验首先依赖于关员的主观判断,缺乏有效证据支持,在锁定重点查验对象后,才会进一步进行医学检测。现行的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果被怀疑的重点对象拒绝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或者在检测后并未发现藏有毒品,因缺乏法律层面的支持,极易引起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海关可能会陷入被动的局面。因而,建议借鉴香港等地的成熟做法,完善相关法律,为查验工作面临的细节问题补位。
——设备经费急需增加投入。
据介绍,广州白云机场海关现场配备了行李X光机、电子鼻、检验箱等检查设备,然而面对不断变化的藏毒手段,这些传统的查验工具已很难满足现场查缉工作的需要。在此次查验工作中,广州海关紧急从地方公安部门及全国其他地方借调了便携式“人体藏毒检测仪”等先进仪器,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另外,缉毒投入经费较大,仅为犯罪嫌疑人做相关检测、排毒的医疗费用就已达10多万元。因而,广州海关缉私局政委毕会涛等专家建议,为应对人体藏毒走私入境的新形势,高科技的缉毒设备急需增加,并建立专项缉毒经费。
——打击毒品亟待综合治理。
毕会涛等专家认为,海关部门对于入境走私毒品将坚定地起到堵源截流的作用,但打击毒品要取得突出成效还有赖于社会的综合治理,如从社会稳定的大局着眼,提高入境门槛,加强对外籍人员入境的管理。在被抓获的犯罪嫌疑人中,普遍文化程度较差,有的甚至连阿拉伯数字都不会识别,还有人仅凭着一张“广州市老干部活动中心”邀请函就顺利地办理了出入境的手续。与此同时,也要加强外来人员出租屋管理,让贩毒分子在国内没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