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现场
儿童CD不受儿童欢迎
适合孩子们的音像制品真的这么难买吗?记者在庆春路购书中心二楼音像区看到,儿童歌曲和舞蹈的CD、VCD放满了整整3个大书架,粗略地数了一下就有150多种,但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儿童歌曲的CD卖得并不好:“只有在元旦、儿童节等节日前,才会有老师或家长专门跑来找这些CD,作为彩排的道具,即使到了暑假,销量也没有什么明显增长。”
“这些歌曲太陈旧,不要说小学生,连幼儿园孩子都不爱听。”这名工作人员这样解释儿童歌曲CD不受欢迎的原因。
新闻调查①
幼儿园孩子都在听周杰伦
在京都苑18幢的一个学生暑托班里,记者做了一个小调查,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读五年级,最小的才上大班,虽然年龄差距不小,但当被问及“平时喜欢听什么歌”时,近20个孩子的回答很一致——周杰伦、林俊杰、蔡依林,没有一个孩子提到校园歌曲。
一位来接孩子的家长说,女儿在家从来不唱学校教的歌,“《菊花台》、《发如雪》,什么流行她就听什么,整天嘴里哼着不算,还把我的手机铃声也都换成了这些歌。”当被问及“为什么不喜欢学校教的歌”时,孩子们露出了满脸不屑的表情:“三年级还在教《春天在哪里》,四年级还在教《小螺号》,这些歌我幼儿园时就会唱了,谁还听这么幼稚的歌啊?”
“以前一些耳熟能详的儿童歌曲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即使是一些经典的儿童歌曲,也被改编成了摇滚版本,慢慢地,孩子们的接受习惯就发生了变化。”暑托班的王老师说,“现在的孩子接受能力强,当他们耳边充斥的都是一些成人化的音乐时,当然只会对这类音乐感兴趣,而且,这股‘成人风’对孩子们的影响还远不止这些。”
新闻调查②
“成人化”影子无处不在
记者走访了杭城的一些商店和商场,发现除了音像制品外,不少儿童服装、文具甚至儿童玩具,都带上了成人的影子。
场景一:文具店卖起了成人化妆包
在庆春路文化用品市场,不少店铺都在卖一种“袖珍版”的化妆包,里面镜子、隔层、拉链等一应俱全,有些还印着LV等名牌的LOGO,售价在30~40元之间,虽然制作比较粗糙,但在学生中却很有市场。
一家店铺的老板告诉记者,刚放暑假那几天,他一天可以卖出二三十个。除了化妆包,文化用品市场里其他诸如卡通支票本、卡通名片、心情日记等很富成人特色的文化用品也很受学生欢迎。
场景二:儿童服装、玩具竟打“性感牌”
在不少商场里,记者都发现了成人品牌推出的童装系列,其中很多童装的款式非常接近成人的服装,除了一些露背装、吊带裙,还有鞋头很尖的凉拖鞋、几厘米高的“坡跟鞋”,内衣柜台也摆着不少性感小内衣。营业员告诉记者,这些性感的儿童服装卖得不错。
而一些玩具、卡通人物的着装也相当性感。在武林路上的一家玩具店里,记者发现了一套动漫玩偶,着装暴露,几近色情。
场景三:儿童写真也走成人路线
暑假里,很多影楼都推出了儿童写真的优惠套餐,但真正吸引孩子们的,还是宣传画册上芭比娃娃、韩剧女生等时尚造型。
“放假后,女儿天天吵着要去影楼拍写真,说是同学都在拍。”拗不过女儿的王女士只能花388元带女儿去影楼拍了一套。
拿到照片后,王女士后悔了:“这套照片漂亮是漂亮,但总觉得拍得太成熟了,根本就看不出她这个年龄应该有的天真和单纯,最要命的是,女儿现在爱上了高跟鞋,还经常偷偷用我的口红和睫毛膏。”
新闻观点
“舶来品”面临本土化难题
“这说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需求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杭州市文广新局钱永红副局长认为,儿童欣赏习惯的趋成人化,首先是因为现有的出版物在内容上还无法满足孩子们的真实需求。
“因为儿童出版物在制作回报上不如流行文化,所以现在更多的是直接引进国外的出版物,但‘引进版’也面临一个如何本土化的问题,像《天线宝宝》的思维方式和语汇体系就不适合中国儿童,又比如《蜡笔小新》在日本更多是成人在看,但在引进后却被当作了儿童漫画,当然会存在内容不合适的问题。”
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棣云认为,市场的功利化趋向,让孩子们出现“角色混乱”,所以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更应该多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教育不仅仅是听几场讲座、看几本书,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