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前,因生活困难,刘德恒老人无奈将刚出生的一对双胞胎女儿中的妹妹送给了别人。今年3月,他通过中介雇用了一位来自安徽老家的中年保姆卞维云,却不料通过种种迹象,老人认定这个保姆就是当年他送掉的女儿。但卞维云老家的家人均对此一口否认。
■往事
因生计,双胞胎妹妹被送人
刘德恒老人的老家在安徽淮北。他早年当兵,随后跟着解放军来到上海,并安了家。1959年,当时30岁的刘德恒还是上海一家商店的售货员,生活并不富足。春节过后,十月怀胎的妻子刘万秀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这原本是一件喜事,但对已经有了儿女的刘德恒一家人来说,却无论如何也欢喜不起来。对着尚在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双胞胎,刘德恒心中很不是滋味。他很想将这一双女儿抚养成人,可生活的困难却让他无能为力。“家里有老有小,再添上这两张嘴,我真的没有办法养活。”刘德恒回忆,在和妻子商量以后,两人决定将双胞胎中的妹妹送给家境好点的人家抚养。在他母亲和舅舅的联络下,刘德恒辗转找到了远在安徽老家的一户人家,对方愿意收养孩子。刘德恒狠着心将孩子交由舅舅带去安徽淮北。
从此以后,刘德恒一家就和孩子失去了联系。尽管知道孩子被送给了哪户人家,但他不愿去打破对方平静的生活。“孩子让对方养了这么多年,感情一定很深。我如果去认孩子,对别人是一种伤害。”就这样,尽管生活逐渐稳定下来,但刘德恒并没有试图去寻回女儿,只是在心中默默祈祷女儿平安。
■巧合
出生年月、胎记都“一模一样”
四个儿女成家后,刘德恒和老伴刘万秀两人独自生活。2006年,刘万秀因中风导致瘫痪,不得不躺在病床上艰难度日。由于自己年岁已大,刘德恒逐渐力不从心。为了照顾老伴,他找来一名保姆帮忙。但因工作辛苦,保姆没做多久就辞职了。
今年3月20日,刘德恒又来到保姆市场为老伴物色保姆。中介帮他介绍了一名叫卞维云的保姆,今年约50岁。
听说对方来自安徽后,刘德恒当即就要了下来。“都是安徽人,烧饭做菜都习惯一点,照顾起来会更加方便。”就这样,卞维云走进了老人的生活,兢兢业业地照顾起老人。一次老人动手术住院,因为护士言语上的失当,卞维云曾负气出走,但刘德恒求她回去继续照顾老伴时,心软的卞维云又回到了老人家中。
两个多月后,在一次闲聊中,刘德恒问起了卞维云老家的情况。当得知她的老家在安徽淮北一个小镇时,刘德恒非常意外。追问之后,他竟发现卞维云家正是自己当初将女儿送去的那户人家,而卞维云的出生年月也与自己女儿相同。“老伴听说后也很意外,她当时就让小卞把左手拿出来看,果然上面有一个胎记,和我们送人的女儿一模一样!”因此,刘德恒和老伴认定,卞维云就是当年被送走的女儿。
■认亲
是或不是,保姆心情复杂
记者赶到刘德恒家中时,卞维云正在卧床的刘万秀身边不停地忙碌,一会帮老人拾掇被窝,一会又查看老人情况。刘万秀一听到老伴与记者谈起这个曾经送走的女儿,还是两次流下了眼泪。
对此,卞维云显得腼腆而尴尬。对她来说,这一切似乎来得太快,难以接受。在得知种种相吻合的细节后,她也认为,面前这对老人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亲生父母。但直到现在,她还是称呼两位老人“叔叔”、“阿姨”。“为了这件事情,我特地打电话到安徽家里,可老母亲说这是胡扯,我是他们的亲生女儿,两个姐姐也说没这回事。”由于亲人的否认,卞维云对刘德恒的说法将信将疑。
她表示,自己老家的母亲对她特别疼爱。小时候,她因为发烧,一只眼睛被烧坏了,当时安徽的母亲简直伤心欲绝,抱着她哭了很久,而这样的感情,不是一个养母能有的。可是,种种迹象又显示自己是两位老人的女儿,她的心情一下变得很复杂。
■现状
依然当自己是保姆,但不提涨薪
19岁开始,卞维云就在老家经营饭店生意,一做就是30多年。到上海后,她跟着丈夫在浦东周浦开了家小饭店,两个儿子也渐渐长大。但几年前丈夫突然去世,饭店便难以为继,于是她想到了当保姆,也因此机缘巧合遇上了刘氏夫妇。
卞维云坦然承认,虽然两位老人说她是失散的女儿,但对她而言,她还是只将照料老人当成一份工作。“无论我做什么,我都把这当成一个保姆应做的,所以每个月我也会问他们拿应得的工钱。”不过,老人的“认女”多少令卞维云受到震动。尽管她知道现在照料如此病重的老人,按照市场价应是至少1600元一个月,但她从未向老人提过加工资,依然拿着最初的1000元工资。卞维云表示,若是到时“父母”不再雇用她了,虽然未必会像亲生子女一样尽孝,但她的心中肯定会有一份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