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9月份,大学新生郑锋君怀揣着200元钱踏进了河北旅游职业学院的大门,他的弟弟则拿着家中仅有的1000元钱走进了承德医学院。为了完成学业,郑锋君除每天到食堂帮工得到免费的两餐外,他还在校园里捡矿泉水瓶卖钱。他说“希望就在前方”。
■贫困家庭走出两个大学生
郑锋君是衡水市景县广川镇郑秦村人,今年20岁,他戴副眼镜,面容消瘦,不善言谈。
郑锋君告诉记者,其父郑广林55岁,早年就患有风湿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2006年又出了一次车祸,从此根本不能从事重力气活儿。母亲虽然只有40多岁,可一干力气活就胸口痛,因为家中没钱,一直到现在也没到医院做过检查。
他们一家人,靠侍弄7亩庄稼地为生。“一年的主要收入就靠种棉花和麦子”。郑锋君说,“看着父母身体不好,我又是老大,本来就不想上学了,可学校老师挽留了我。”老师的鼓励最终让郑锋君打消了辍学的念头。
郑锋君今年被河北旅游职业学院英语系录取,弟弟郑朋飞今年也被承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晚自习后捡矿泉水瓶卖钱
虽考上了大学,但兄弟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共计1万元的学费让家人犯了愁。因为拿到录取通知书较晚,兄弟俩错过了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机会。
9月3日,是弟弟郑朋飞开学的日子,家里将1000多元钱交给了兄弟俩,哥哥郑锋君送他到了学校,并办理了缓交学费手续,郑锋君给弟弟留下了1000元钱。9月10日,到了郑锋君开学的日子,他只揣着200元钱来报道。交了129元的费用后,兜里只剩下了71元生活费。
为了省钱,郑锋君选择了不吃早饭。但新生的高强度军训,还是让这个小伙子饿得眼冒金星,但他硬是挺了过来。为了在学校能吃上饭,郑锋君把目光瞄上了学校里的垃圾箱。于是每晚9时30分下晚自习后,他便挨个找寻垃圾箱里的矿泉水瓶,并如获至宝地将它们全部收集起来。
这一幕让同校的设计系大三学生王新宇无意中发现了。王新宇告诉记者,“当我得知他只带着200元钱来上学,靠捡矿泉水瓶生活时,我不敢相信,他让我受到了强烈震撼。”
■“我一定会咬牙坚持下来”
郑锋君的自强感动了食堂的经营者,他们决定为其提供一个在食堂帮忙的工作,作为报酬,郑锋君可以在食堂免费吃两顿饭。
每天上午11时30分,郑锋君从北院下课后便跑着来到南院的食堂,一直干到14时左右,而晚上从17时30分开始干到19时,主要的活是涮碗和扫地,干完活他和师傅们一起吃饭。从周一到周末,郑锋君从没间断过。
在大三生王新宇的帮助下,郑锋君每周末还要到校外帮着去送两次印刷品,共计约有2000多斤,一个月还能赚一点钱,但郑锋君所赚的这些钱距离他所欠的学费还相差很远。
这些天,因为大学城出现了甲型H1N1流感,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封了校,郑锋君不得不暂时停止了到南院去打工的活计。郑锋君说,现在他主要是靠每天到校园里捡矿泉水瓶换钱。
面对眼前的困难,郑锋君依然乐观:“农村孩子上大学不易,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我一定会咬牙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