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2月19日电 题:青海“墨镜警察”:二十三载涉险克难守护蒙旗草原
冬季的青藏高原朔风呼啸,走进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宁木特镇派出所,炉火烧得正旺,两张行军床中间夹着桌子,上面放着厚厚的案件实务指导和案卷指南,“我们值班时,经常和同事们一起学习讨论。”却旦加卜告诉记者。
却旦加卜是宁木特镇派出所副所长,在今年1月10日中国首个“警察节”中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称号。
平时,却旦加卜很重视培养年轻警察养成学习习惯,“要抽空学,及时了解最新法律法规,不懂理论,工作就找不到方向。”他用手托着脸上的墨镜说。
2000年,却旦加卜在一次任务中遭遇意外,致使左眼完全丧失视力,右眼也受到影响。此后五六年间他都难以适应日常生活,“看不准东西的位置,经常抓空茶杯、书本。”
“好在右眼视力慢慢恢复了,”却旦加卜保持乐观,“虽然只有一只眼睛能用,但出警、看书、用电脑都没问题,带上墨镜可以遮一下,看起来帅一点。”他咧嘴笑着。
河南县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宁木特镇派出所在全县管辖面积最大、管理乡村与人口数量最多。
平日里,派出所负责处理各类治安防范、纠纷调解案件,小到家庭婚姻、邻里关系,大到草场、牲畜纠纷,凡与牧民生活、收入息息相关的事,都是却旦加卜的职责范围。
“目前,疫情防控还是重中之重,要派出警力轮流值守,”却旦加卜说,“去年春节期间,我们一直在走村访户,检查防疫措施、宣传知识,距离最远的村没通车,骑马走了整整一天。”
每逢夏秋季节,采挖虫草、牲畜买卖、文旅活动较多,“那时镇上人流往来频繁,也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所里民警有各自的分管村,用微信群与牧民沟通交流。”却旦加卜介绍。
从警23年,却旦加卜切身体会到工作环境的变化。“1998年,县公安局只有一辆北京吉普,派出所是一间瓦房、不通电,我们烧牛粪取暖,出门办案靠骑马,”他回忆,“现在下乡可以开车,路不太宽的地方还能骑摩托,”不仅如此,所里请了老乡来为民警们做饭,屋内电脑、办公桌、沙发、电磁炉等设施齐全。
“其实也不光是我们的条件变好,牧民生活的各方面都在不断改善,”却旦加卜称,从前牧民们在山沟里四散而居,没有通讯设备,需要帮助也无法与派出所及时取得联系,“但这些年的集中搬迁,让大家都住在一起,家家通电、人人有手机,不少村民还有私家车,互相联系、走动都很方便。”
同时,随着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开展,普法宣讲走进村、社区、学校等基层一线,民警们通过鲜活的案例、视频帮助民众听懂、记住。却旦加卜觉得,如今牧民的法制意识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状况更好。
“面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所长最记挂大家的生活和安全,周末他让我们回去陪伴家人,自己值班;有困难、有危险,他总是第一个上。”派出所的外勤民警尕玛昂秀表示。
然而,这位后辈眼中的“英勇卫士”也有自己的“榜样”:“身边同事中,有许多性格、能力、态度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看着他们,我总能获得力量。”却旦加卜说。
却旦加卜手机背后是儿子的照片,如今19岁的儿子在安徽读师范专业,但他原本想让儿子考警校,“当警察虽然辛苦,有时还面临危险,但每次看到民众捧着哈达、锦旗,说信任和感谢的话,心里就特别光荣。”他说。
“由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多设施设备在这里不太适用,我们还是靠着老办法,用脚一步步地走、跟村民一字一句地讲,所以关系亲,”却旦加卜说,“这里不是我的老家,但不管走在哪个村,迎面来的村民没有脸不熟的,家里的事也都愿意跟我讲,已经变成一家人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