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曹书瑜 王海燕 记 者 肖 菁
那个时候,女孩不满20岁,男孩21岁,很年轻,很懵懂,但面对“杀母”这般血淋淋、残忍得超过人们想象的暴力时,年轻已不能成为开脱的理由。
一场年轻的爱情付出的代价居然是家破人亡。昨天,嘉兴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没有让这两家人从此解脱,这对年轻人接下来的生命都将交于“赎罪”。
狠狠扎向母亲的十多刀
血案令人震惊。去年9月的一天下午,女孩偷偷将男孩带回了家。没想到,母亲突然回来,男孩慌乱地躲到阳台上。
女孩的家人对他们的来往是竭力反对的,母亲看到那个仓皇的小伙子后大怒,“滚”!小伙子辩驳着,坚持着,气极了的母亲摸到茶几上的一把水果刀。
刀,确实一开始是由母亲刺向男孩的,接下来十几分钟是疯狂和混乱:男孩手被划出了血,刀,被男孩抢了过来,刺向母亲的脖子、胸膛、腹部,母亲倒在沙发上,然后是靠垫重重地把她的脑袋摁得几乎没入沙发……
这一切发生时,女孩在旁边,看着。
尸体被裹起来,塞进冰箱包装箱,两人协力抬到了楼下车库里。
律师忍不住又问了那个问题
中秋将近,在外地工作的父亲就要回家了,女孩再也瞒不住了才说了实情。案发4天后,两人自首。
昨天,嘉兴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男孩,故意杀人罪,无期。女孩,帮助毁灭证据罪,一年六个月。
判决后,女孩的代理律师再次回访了她,忍不住又问了那个问题:“看着你的男朋友疯狂地刺杀你母亲,你却几乎是无动于衷地站在旁边,这是为什么?”这也是律师在代理这起案件以来反复问的问题。
沉默许久,最后女孩说“不知道”。律师觉得,这三个字不是女孩不愿回答,里面实在包含了太多太复杂的感情。
也许算一些答案
这样让人难以想象的悲剧,大家都在找答案。
现在能归纳的一些理由大致是以下这些:女孩和男孩原本是一个村的,家境有一定的差距,男孩的母亲几年前因癌症去世,治病让家里一贫如洗,而男孩这几年来工作换过好几个,和女孩恋爱时还失业。而女孩家除了在村子里有房子外,在镇里也买了房,血案就发生在镇里的房子里。
两人恋爱了两年。从一开始获知女儿的恋情起,女孩的父母就极力反对,男孩的家境和无业是最主要的理由。
据说,父母实在逼急了,女孩也含糊地说过已经分手了。事发当天,女孩先打了电话确认母亲不在家,才把男孩带回来的。而母亲是山东人,也许还是有点脾气的,那天突然回来看到最不想看的
男孩躲在自家阳台上,才气极,而水果刀又正好在茶几上。
疯狂其实就是一瞬间。那一瞬间,女孩想着一方是男友,如果报警,他肯定完了,一方是母亲。矛盾或者只是思维的短暂空白,母亲就已没了。
但是,纵然把所有的答案放在一起,解释这场如同戏剧般疯狂的悲剧,仍然显得苍白。
对所有做父母的做儿女的考问
没有哪个案件像这个一样引发当地法官和律师们的思考和讨论,他们说的是一个超出了司法范畴的问题,一个如何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问题。
这个家庭的悲剧在于两代人不能相互理解,最终未能正确处理发生的事情。
父母不明白女儿为什么不理解自己的苦衷,女儿不明白父母为什么不理解自己的所爱。甚至很多人还无法理解,血案发生后当天晚上女儿还跟男友回家吃饭,还没事一般上了两天班,但他们也曾相约一起喝农药,后来因农药的质量问题没死成。
一位研究心理学的朋友说,那是因为两代人在爱情婚姻价值观上的落差。父辈们觉得爱情就是为了婚姻,爱情最重要的就是能不能一起过日子,过日子,经济问题就是首要考虑的。而80后的孩子们,他们觉得爱情就是感觉,爱情还是自己做主的事,用不着考虑那么多。而且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受惯了宠爱和顺从,在父母突然间强硬的“不”之前,表现出的逆反也超常强烈。
女孩在看守所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大意是我将把我的余生都用到对您的尽孝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