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大千世界 >> 资讯正文

2名大学生毕业后回家乡养猪

发布日期: 2008-12-24  //www.110.com  

   今年刚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的李青龙与去年从贵州大学毕业的刘振,双双来到李青龙的家乡息烽县石硐乡木杉村“淘金”,二人共同投资30万元创办了养猪场,当起了“猪倌”。

  12月19日,记者走进李青龙、刘振的“能繁母猪养殖基地”采访了他俩。

  见到李青龙时,他正拿着图纸指挥工人建隔离圈舍,看起来他已完全没有了刚毕业大学生的那种书生气。“大学生不一定非要进机关、到外企,农村更有广阔的发展天地,虽然辛苦,但很有挑战性。”正在圈舍里调配猪料的刘振也找不到一点城市孩子的骄气。

  从小,李青龙就和父母生活在贵阳。3年的高中生活中,他与家住贵阳的刘振成了好哥们。2003年,刘振考入贵州大学,次年,李青龙考入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正念大二的李青龙还一心只想考研。“是央视7频道的‘致富经’栏目,连续几期播出大学生到农村创业的报道后,改变了我的初衷。”李青龙一语道破选择到农村当“猪倌”的念头,并得到了挚友刘振的赞同与支持。

  “你娃怕是疯了,这10多年的书都白读了?”得知儿子的想法后,李青龙的父亲坚决反对,并多方托人在贵阳一大型企业为李青龙联系好了工作岗位。“要养猪,你就不要回这个家!”刘振的父亲一心想要儿子学英语当老师,父子俩首次“谈判”就不欢而散。

  2007年,李青龙、刘振各自与父母进行了近一年的交流后,最终在双方父母的资助下走上了创业路。今年5月,二人首笔投资12万元,在李青龙的家乡息烽县石硐乡木杉村修起了占地750平方米的种猪养殖场,并注册登记了息烽甲秀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今年7月,拿到毕业证的李青龙告别了大学生活,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基地建设上。从城市到农村,从大学生到“猪倌”,李青龙、刘振与工人师傅一道,搬石块、挖土方,修圈舍。

  “种猪养殖场只是发展规划的第一步。”李青龙踌躇满志。目前,二人的养猪场总投资近30万元,已存栏大小种猪50多头。眼下,占地1000平方米的二期圈舍及配套的育肥室、保育室、隔离室等专用圈舍正紧张施工中。预计两年后,年均出栏生猪1000头以上,并带动周边上百户村民从事养殖业,实现年出栏生猪3000头的目标。

  “养猪基地距乡政府有4公里,没有电脑、电视,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缺乏资金扶持,是制约养猪基地发展的一大瓶颈。”刘振告诉记者,虽然困难重重,但二人的创业信心不减。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696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