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手抱着三岁半的孩子去做康复治疗,一手拎着刚刚捡到的废纸和饮料空瓶,当记者见到从德州来济南西部一家医院为孩子治病的何秀英时,年仅34岁的她目光有些浑浊。
为给儿治病一家人倾其所有
6月15日下午,记者在该医院见到了何秀英母子,她正帮助儿子练习站立和行走。何秀英告诉记者,自己是德州夏津县崔庄村人,1997年经人介绍和邻村一陶姓男子结婚,并在1998年育有一子,现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2005年10月,何秀英早产生下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孩子仅存活了6天,幸存下来的孩子就是她怀中的何心宇。
小心宇在半岁的时候,何秀英发现他似乎比其他孩子发育慢,后来去邯郸、济南等城市诊断,小心宇患有先天性脑瘫。由于何秀英和丈夫主要靠务农为生,所以在给孩子治病的三年多时间里,何秀英称自己和家人倾其所有,花光了所有积蓄,借遍了所有亲戚。“收了麦子卖个五六百块钱,就马上给孩子买药,卖了玉米就拿着钱给孩子做几次针灸,家里大钱没有,小钱也留不住”。
一手抱孩子一手拾废品
2009年4月底,何秀英带着心宇来到了济南治病,租住在北大槐树附近。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的赵护士长告诉记者,何秀英带着孩子落魄得身无分文的时候,有人帮她联系了救助站,可她说啥也不想去,“我不找能吃能睡的地方,我要找能给孩子治病的地方”。
为了能糊口,何秀英每天带孩子来医院做康复训练时,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检查”周围的垃圾箱,看有没有饮料瓶等废品可以拿去卖。在医院做保洁工作的老魏说,由于没有小推车,何秀英往往只能一手抱着孩子,一手去翻垃圾。知道她要捡废品卖钱给孩子治病,常来做康复训练的病人家属都把喝完的饮料瓶给她留着,而护士们也常把一些废纸箱直接拿给她。即便这样,在医院附近收废品的老宁告诉记者,何秀英每次来卖的废品都很零散,最多只能卖10元左右。
她坚定地认为儿子一定能好起来
小心宇现在医院需要做推拿、功能训练、作业疗法、痉挛机治疗等项目,每月的开支在5000元左右,而一个疗程至少要持续做三个月。赵护士长告诉记者,“看到何秀英实在难以承担这些费用,医院主动帮助她联系了2400元残联援助,医院也支援了2000元,还有一些媒体也伸出了援手。”
何秀英对这些人的好也一直感激在心。“医院对我实在是太好了,端午节的时候,张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水饺,还有一次下大雨没法回家,徐大夫帮我们打车送回了家……”说着说着,她眼圈就红了。
对于小心宇的病,赵护士长表示,康复训练只能增强心宇诸如站立等肢体能力,却很难使他恢复得和健康孩子一样。可是,何秀英坚持认为,“他(心宇)只是比其他孩子学步慢,智力稍差一点,只要能做康复训练,一定都能好了,我现在只希望孩子能走着出医院的大门。”
记者和何秀英母子告别时,何秀英让心宇跟记者阿姨再见,三岁半的小心宇摆着小手,慢慢从嗓子里发出稚嫩而又含混不清 的 声 音 ,“ 阿 … …姨……”“再见”却发不出音来。
文/ 本报记者任姗姗片/本报记者徐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