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论坛
在线律师
   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间百态 >> 资讯正文

102岁老教师坚持写日记近百年

发布日期: 2009-07-15  //www.110.com  
102岁老教师坚持写日记近百年
102岁的李畹青老人展示她1947年时写的日记

  如果不是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在上个星期“千名校长大练兵”结业典礼上提到她和她“百年日记”,李畹青为教育界所广知的只是她102岁的年龄。这位百岁老教师从她读中学开始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近百年来几乎从未间断。傅勇林说,这些日记如果细心整理,从中挖掘出成都教育百年变迁史和育人理念,将会是成都教育的一笔宝贵财富。

  带着寻宝的心情,记者来到了成都市铁箍井街某单位宿舍11楼。李畹青老人带着老花镜,正在看杂志。

  每天写日记 现存近30本日记本

  李畹青曾在成都第一女子师范求学,后毕业于国立高等师范。40年代,为纪念女子师范的创始人陆译之,在女校校长的支持下,她在文庙后街办起了“译之托儿所”并任所长。新中国成立后,私立转为公管,托儿所改名为第六幼儿园,她则被安排进入小学教育,先后在陕西街小学、龙江路小学等学校任教。而从读女师开始,她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近百年来,除地震期间外,从未间断过。

  “但好多都找不到了。”记者想看老人的日记,她的小女儿冯婆婆惋惜地说,现在家中只存有近30本日记本,成套的只有1979年之后的了。

  日记记录:20年前“小升初”

    很平静老人耳力不佳,记忆也有些衰退,记者只能透过这些日记本来寻找有关成都教育百年发展的蛛丝马迹。

  20年前,成都的小学实行的是五年制,“小升初”实行考试入学。“1979年,7月4日,午前雨。”泛黄的纸上,记着这么一句话,“今日五年级在校考初中”。那时的“小升初”可没有现在送考家长堵塞交通的热闹场面出现,就像一场普通的测验一样,平平静静的。只是,为防止舞弊情况出现,“避免班主任监考,另派其他教师监考。区教育局也派罗明远来查看”。但她也感叹,“但仍难免人情”。

  按今天的眼光来看,当年的小升初作文题可能有些“八股”。“作文是《记‘六一’儿童节》。”老人的孙子也参加了考试,她担心地写道,“只怕他罗列事实而难突出重点”。

  从日记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位非常敬业的老师。工作日所记的日记的开头几乎都是“6点过起床,7点到校未迟”。但有时,她也是会故意缺席的。1979年9月15日,“2:30开始发学生手册大会。有团市委来二人参加,因此,连日师生忙碌于备此会。我则认为,学生守则是教师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而不是轰轰烈烈地宣传,徒具形式”。“懒看此表演”的她干脆在办公室织起了毛衣。

  新中国成立前日记只剩“孤本”

  而老人在新中国成立前所记的日记只剩下一个“孤本”了。“前几年,不晓得从哪里把在1947年写的日记翻了出来,是用毛笔记的,她又重新用钢笔誊了一遍。”冯婆婆将一本绿色封皮的老式笔记本递给记者。

  这本日记本里记录的大都是小老百姓柴米油盐的平淡生活。细细读来,一篇篇日记就像一支笔,快速勾勒出新中国成立前老成都的市井素描。

  1947年,成都米商囤积居奇,一连好多篇日记,李婆婆都写到了成都买不到米或米贵的情形。当年五月十五日,“米价平价出售,闻牛市口聚有数万人,政府谨命今夜停电戒警……”

  如今,老人仍保持了写日记的习惯,但由于年纪过大,记录的内容已从从前的叙事变成了以摘抄报纸为主。“她每天晚上睡觉前写日记,然后躺在床上看书,这都成了她的习惯,不完成就睡不着觉。”冯婆婆说。

  本报记者 王冕 摄影 程启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1220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