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合肥“少女毁容案”民事赔偿今天(3月22日)下午4点40分,终于有结果。
该案民事赔偿一审,法院判周岩获赔172万。双方对判决结果均不满,纷纷提出上诉。
今天(3月22日)下午4点40分,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进行二审判决,周岩获赔180余万,扣除之前陶某某支付一万多元,十日内一次性支付。
按照民事诉讼法,二审判决即终审判决。
月22日,得知二审宣判结果的周岩抱着判决书一言不发走出法庭。当日,备受社会关注的“合肥少女毁容案”在安徽省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陶某某赔偿周岩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赔偿抚慰金等共计1804993.7元。中新社记者 张娅子 摄
周岩面对记者采访,沉默不言
受害女孩周岩
合肥少女毁容案全程回顾及舆情发展
案件发生背景简介
2011年9月17日下午,被害人周岩的同校同学陶汝坤因求爱不成,携带打火机油来到周家,趁周岩不备,拿出准备好的油浇于其头上并点燃,导致周岩面部、颈部、胸部大面积严重烧伤,一只耳朵被烧坏,烧伤深度达二度、三度,整个人面目全非。
案件经过及有关舆论时间轴
2011 年9 月18 日上午,被害人周岩亲属到合肥市瑶海公安分局报案。警方迅速展开调查,并将犯罪嫌疑人陶某抓获归案,当晚依法将其刑事拘留。
2011 年9 月26 日,包河区人民检察院批准对犯罪嫌疑人陶某执行逮捕。随后,陶某被羁押在合肥市第一看守所。
2012 年2月24 日,名为《花季少女拒绝求爱遭烧伤毁容,请广大网友救救我的孩子》的帖子(帖子中“花季少女”、“官二代”、“毁容”等字眼以及少女被毁容前后照片的强烈对比)在微博发出后,瞬间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对于这起毁容事件,网上谴责的焦点始终定格在“官二代”这个极易挑起民众神经的话题上。
2012年2月25日上午,合肥市公安局认证微博“合肥警方”发布相关信息。
2012年2月25日晚,陶汝坤父亲陶文在微博上公开道歉(该条微博转发量超过7万,评论数超过14万)。
2012年2月26日晚,周岩家人在天涯论坛上就陶家的说法一一进行了回应。
2012年3月1日,合肥市警方官方微博发布消息表示,法医已对被害人周岩的面颈部和耳部的容貌损伤情况进行鉴定,鉴定结论为损伤程度构成重伤。
2012年3月3日,周岩代理律师李智贤透露,检察院已同意阅卷,阅卷后他将对罪名认定提出正式书面异议。此外,周岩小姨李云表示,截至2月29日,周家已收到善款83万余元。
2012年3月5日周岩接受江苏卫视《梦想成真》节目组的医疗救助,到北京接受整形治疗。
2012年4月23日,合肥市包河区人民法院不公开审理此案,公诉机关对被告人陶某提出的罪名是涉嫌故意伤害罪。
2012年5月10日,合肥少女周岩被毁容案一审宣判,被告人陶某故意伤害罪成立,法院考虑到其未成年,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零一个月。
2013年9月29日,《法制晚报》以《面对是唯一出路》报道周岩在北京治疗一年多的情况。
2014年10月25日,《新京报》刊发《花季少女周岩:烧伤3年后艰难“涅槃”》,再度聚焦这个遭遇不幸的少女。
2015年1月21日,周岩在微博上发表《三年的治疗和民事诉讼之路》,披露自己三年来的治疗经过以及民事诉讼的过程。
2015年1月22日,《新安晚报》以《“少女毁容案”将再次开庭 受害人索赔360余万》为题,报道了民事诉讼案将在2月份进行。随后,新浪网、凤凰网、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以及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媒体也纷纷转载,再度形成舆情热点。
2015年2月4日上午在合肥市蜀山区人民法院进行了不公开审理,受害女孩周岩起诉要求致其毁容的陶某某及陶某某父母赔偿经济损失360余万元,周岩全程参加庭审。
据了解,鉴于双方均同意调解,按法院要求,双方将在三日内向法院提交书面调解意见,如果调解不成,法院将择期宣判。
舆论追踪在过去3年时间内,“合肥少女毁容案”每一步的进展都会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1月22日,《新安晚报》一篇题为《“少女毁容案”将再次开庭 受害人索赔360余万》的报道,让这起案件再度进入公众的视野,成为舆论关注的一大热点。审视这起广泛关注的案件,施暴者的手段显然激起了公众怒火,而舆论所称其“官二代”的“帽子”更是挑动了许多人的敏感神经,对少女的同情,对“官二代”的谴责,一度引发极高舆论关注度。截至监测周期(2012年2月23至2012年3月6日)末,中青在线对系统收入的文章进行了汇总统计。具体数据详见下表。
从系统采集的文章来看,总文章数为7160篇,其中新闻4097篇,论坛2395篇,博客668篇。文章总阅读数超过一千万次,回复量达到337,532次。
事件发生以来,网友纷纷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此事件的讨论当中,各大媒体也争相关注事件的持续发展。短期内,安徽少女毁容事件就发展成为倍受瞩目的热点话题。
舆情点评
一边是青春貌美的花季少女被重度烧伤,一边是顶着“官二代”头衔的肇事者,这样充满“矛盾”的对比交织在一起,迅速点燃了网络和现实世界愤怒的引信。对少女的同情,对“官二代”的谴责和谩骂,使这一起故意伤害案件,成为裹挟着汹涌民意的网络话题,在网上形成了强烈的声讨之声。
梳理媒体的报道可以发现,自始至终,陶某父母的干部身份,让一些公众产生了种种担忧,在当时的舆论场上也形成了两种观点:一方将陶某“标签化”,认为只有官二代才有这样的胆量做出骇人听闻之举,倚仗权势胡作非为。而另一方认为,这只是一起普通的个案,案件与当事人的身份无关。
随着更多细节的披露和警方及时做出相应的回应之后,公众的情绪也开始回归正常,关注的焦点也转移到对周岩的救治上,整个舆情走势也开始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