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魔芋烂在田里,香喷喷的绿色营养猪肉窝在山里,黑灿灿的煤炭藏在地下……由于大山的阻隔,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怀抱窝村古城山的村民们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世代清贫的日子。为了改变这一切,19户农民咬牙决定: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本月,这条五峰首条由农民筹资建设的隧道正式开工。
地处鄂西南崇山峻岭的五峰土家族自治县,自古山河阻隔,自然和经济条件落后。
大山深处的怀抱窝村靠一条8公里长的碎石路与外界相通,而海拔800多米的古城山又将道路阻断,山内140多户农家只得通过依山而建的1000多级石阶进出。尽管当地盛产优质魔芋、生猪、煤炭,但因交通不便,所有物资依赖人力背进扛出,世代村民饱受煎熬。
今年10月,随着一些外出务工村民的陆续返乡,开山修路一事再度被提上日程。村民请来技术员勘查,最终确定了兴建穿山隧道的方案。19户带头的村民倾囊筹资12万元,决定启动隧道工程。
本月,随着施工队机械的进场,这条宽4米、高4米、长约210米的穿山隧道主体工程正式开工。怀抱窝村支部书记田开堂表示,如果工程资金能够陆续筹集到位,隧道有望在3个月内打通。
阻隔之痛
物产丰富难致富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海拔800多米的古城山山势陡峭,因清代曾有土司在山顶修建王城而得名。
面对王城山,物资进出都靠人肩挑背扛。为跨越这道天堑,怀抱窝村人付出惨重的代价。
据村委会记载,1976年,村民吕某在背运粮食出山时,人和粮食均被山洪卷走;1992年,村民李某背百货进山,坠落山涧,打捞数日,才寻得尸首;去年腊月,七旬村民李某摔下石阶,落下残疾……
由于独特的水土、气候优势,山内盛产优质魔芋,亩产可达万斤,但村民们却未能走上致富之路。村民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魔芋收购价是每斤1.3-1.5元,而雇请搬运翻越古城山,每百斤就要40元的运费,走上近3个钟头,除去各项种植成本,村民所剩无几。
生猪是山民重要的收入来源,因从山外背运饲料成本昂贵,村民都用田里的玉米、红薯喂猪。但如此难得的生猪,却让村民卖得心痛。活猪无法出山,杀好的生猪每头要花上近百元的运费背出古城山。
山里人羡慕山外人的生活,村里有8位青年买了摩托车,车却只能寄放在山外的亲戚家里,只有出山办事的时候才能偶尔骑一下……
聚室而谋
筹资12万开修穿山隧道
农民自发自筹资金修路谈何容易!今年10月,19户村民围聚一起,商议开山修路。58岁的村民李卜华被推选为修路的领头人。
起初,有村民表示,后山内140多户村民都是修路的受益人,要修路,费用每家平摊!此言一出,大家一片哗然。
李卜华起身说道:“修路是为大家,但五个手指头还有长有短,每户家境不同,不必强求,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在困难的,言语上给点鼓励都是好事!”
19户村民率先签下承诺:尽快凑齐12万工程款,聘请专业工程队施工,村民各户出力协助。
当李卜华和村民找到五峰建安总公司项目经理黄绍明时,黄绍明大吃了一惊,但他还是派出测量人员,通过实地勘查,最终确定了210米的穿山隧道线路。经测算,以隧道每米1500元的基本造价,主体工程就要耗资30余万元。